山丹縣著力構建社區服務群衆體系
山丹縣堅持服務平台、服務資源、服務機制並重,抓住共駐共建這一關鍵,整合各類資源下沈社區,構建了社區服務群衆“三個一”體系。
健全整體聯動機制,把社區黨建下成“一盤棋”。從健全深化城市基層黨建體系入手,探索建立了縣、鄉鎮、社區三級聯動機制,明確鄉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和社區黨組織管理服務兜底作用,建立成績、問題、任務、責任“四個清單”,推動鄉鎮、社區聚焦主責主業,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,使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有人管、有人抓、有任務、有考核。目前召開縣、鄉鎮、社區三級聯動會議3次。建立居民委員會、轄區單位、物業管理公司、業主委員會、居民代表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議事制度,每月至少1次研究解決社區建設中的問題,形成了機關帶促、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協調發展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。創設便民惠民平台,把社區服務連成“一條線”。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8個、社區便民服務代辦站6個,便民服務代理點117個,爲居民提供婚姻計生、創業就業等服務項目。在6個社區推行“搭建一個平台、開通兩條熱線、建設三支隊伍、完善四張卡片”多元化服務運行體系,全面實行一站式辦理、一條龍服務,讓群衆少跑路不跑路。大力推廣“民情流水線工程”,嚴格執行首問負責、一次告知、限時辦結、失職追責等制度,努力提高群衆滿意率。進一步健全完善流動黨員“雙向共管”機制,在6個社區高標准建設流動黨員服務站,有效化解農村流入城區黨員“挂空”和漏管問題。整合共駐共建資源,把駐區單位擰成“一股繩”。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區各類資源,組織121個駐區單位與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、2253名在職黨員組團到社區報到服務,廣泛開展黨建工作聯動、宣傳教育聯做、公益事業聯辦、社會治安聯防、文化活動聯誼、環境衛生聯搞“六聯建”活動。共駐共建單位和黨員主動認領社區志願服務崗位1640多個,幫助各類群體實現“微心願”2700多個,開展各類活動320多場次。注重推動活動陣地在城市基層共享,聯合共建單位免費向社區開放會議室、文體中心、職工之家等活動場所,實現了區域內各類資源的共享共用。長城社區在“三社聯動”試點工作中,社區、社會組織和社工拉動社會資源,共同爲社區空巢老人、殘疾人及青少年服務,構建了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,使居民真正成爲社區主人。(馬楠楠)